自然地理
左云县地处大同西北角,介于北纬39°44′—40°15′,东经112°34′—112°59′之间,海拔1020米—2020米。东靠新荣区、云冈区,西接右玉县,南邻怀仁市、山阴县,北隔长城与内蒙古凉城县接壤,东西宽约34公里,南北长约56公里,国土总面积129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地貌特征以黄土丘陵区为主,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土地资源广阔。境内地势高亢,起伏较大,最高处位于西北部的五路山,最低处位于十里河流域左云县与云冈区交界处。全境四面多山,中部为丘陵,平川少,山地和丘陵多,河川阶地面积占比23.9%,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比76.1%,形成了西北、东南高,中间和西南低的地貌特征。据第三次国土调查2021年度变更成果分类统计,全县有农用地159.09万亩(其中耕地57.07万亩),建设用地9.06万亩,未利用地25.89万亩。
矿产资源丰富。全县以十里河为界,十里河以南为主要矿区。目前已发现煤、页岩气(煤层气)、铁、铝土矿、塑性粘土、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砖瓦粘土、高岭岩(土)、玄武岩、浮石、石英砂岩、石灰岩、铁矾土、泥炭等17种矿产资源。高岭岩储量约4500万吨、粘土储量约1亿吨,活性炭原料煤储量约1000多万吨,均是我国稀缺的高品位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累计探明煤炭储量约182亿吨,含煤面积75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58.3%,占大同煤田面积(1458平方公里)的51.7%。
煤矿规模较大。目前,全县共有煤矿20座,占全市的33.9%,总产能为4180万吨,占全市的33.6%。
生态环境优越。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8摄氏度左右,比大同市6摄氏度低0.2度,年平均降水量408毫米,无霜期125天左右,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796小时,年平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5天左右。全县林地面积95.6万亩,草地面积25.2万亩,林草覆盖率62.27%,林木覆盖率49.27%,森林覆盖率34.66%,超全省11个百分点,超全市14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树种以杨树、樟子松、油松为主,有万亩以上林地15处,面积26.49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27.71%。有国家级沙漠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2000年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200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被授予首批“全省林业生态县”。
河流流域独特。地跨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是大同市唯一涉及黄河流域的县份。其中,黄河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河流有马营河、欧家村河、三道河,均为季节性河流,河水汇入右玉县苍头河北经内蒙古洪河流入黄河;海河流域面积1217.6平方公里,有十里河、源子河、大峪河、淤泥河、小峪河、大南河、鹅毛口河、寺峰山河8条主要河流。其中,十里河是御河的支流、永定河上游支流,发源于马道头乡,横贯全县东西,流经6个乡镇,境内全长47.6公里,流域面积762.9平方公里,是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化遗迹众多,共有文物2642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431处,可移动文物2211件。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省级文物两类155处,分别为古城墓群3处(后八里墓葬群、双官屯墓葬群、旧高山墓葬群),古长城遗址152处(三个朝代的长城本体3处、烽火台136座、关1座、城堡8座、卫城2座、镇宁箭楼、月华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8处。可移动文物中,馆藏文物1122件(寄存于大同市博物馆,其中珍贵三级文物50件)。1956年在东辛庄村出土的“秦权”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境内有古长城62.84公里,其中东汉长城15.5公里、北齐长城9.85公里、明长城37.49公里(包括“大边”“小边”),有摩天岭省级风景名胜区,左云古城是全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事业繁荣,有中国作协会员2名,省、市作协会员60余名,居全省各县区之首。
区位优势明显。东临京津冀,西接呼包鄂,大呼高速、109国道横穿东西,210省道纵贯南北。全县公路总里程1324.85公里,其中国道33.75公里,省道52.11公里,县道295.88公里,乡道378.84公里,村道564.27公里,路网密度100.8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有二级汽车站1座、铁路运煤专线3条。县城距大同1小时、呼市2小时、太原3小时、北京4小时车程,交通便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