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左云县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计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左云县人民政府
2015年7月13日
左云县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计划
我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县区,要实现转型发展,破解“一煤独大”难题,就必须坚持做好煤与非煤这两篇文章。就是要在积极推进煤炭“六型转变”、建设好煤炭生产基地的同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足用活各类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非煤产业,为促进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建设“两地一城”和全省经济强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紧紧抓住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晋冀蒙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和我省转型综改试验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实施好大战略、实施好大项目、建设好大县城、抓住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两地一城”和全省经济强县目标,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在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批资源优势独特,产业基础较好,产品特色明显,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发展前景看好,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的产业和项目,突出创新驱动,实施园区承载,强化产业升级,依靠项目支撑,全力培养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举全县之力,力争3-5年,把我县建成洁净煤产业基地;晋北煤化工产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有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
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计划
根据国家、省产业发展规划和左云实际,以文化旅游、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特色农业等非煤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煤炭产业基地
1、煤炭生产基地
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走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的路子,加快整合矿井改造建设步伐,早日达产达效,使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原煤洗选达到80%以上,打造洁净煤生产基地。
2、煤炭产业循环经济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突破,建设同煤东周窑、金庄煤业、潘家窑三个千万吨煤炭循环经济园区,构建好煤-煤矸石-发电、煤-发电-粉煤灰-新型建材、煤-煤矸石-高岭土产品等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二)煤化工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围绕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重大煤化工项目以及配套电厂等多个项目,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晋北煤化工基地。力争2017年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完成增加值3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完成增加值30亿元。
1、同煤中海油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争2017年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20年全部竣工,进入试生产。
2、配套电厂。按照国家、省确立的晋北动力煤和煤电一体化基地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左云京能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力争2017年建成并网发电,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三)新能源基地
发展目标: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扶持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大唐集团小京庄风力发电、大唐集团光伏发电、天华阳光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早日落地。在大唐国际左云五路山风电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小京庄10万千瓦风电一期5万千瓦项目,启动实施总规划能力120万千瓦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提高清洁能源在我县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和利用程度,走出一条“追风逐日”促转型的新路子,力争到2020年,全县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20万千瓦。
1、风力发电。以扶持大唐新能源、华润新能源、国电新能源等项目为重点,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2、光伏发电。以扶持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为重点,做好启动规划工作。经国家能源局批准2015年首期建设规模为店湾镇—水窑乡光伏片区装机容量50万千瓦。到202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
(四)新材料基地
发展目标:要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采取招才引智、组建行业协会、与大集团合作等模式,引导老企业加大技改创新、品牌创建投入,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整体盘活提升活性炭、耐火材料、粘土加工等已形成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建设成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配套项目完备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1、耐火材料基地。以左云县马道头小企业创业基地(耐火材料工业园区)为平台,充分利用园区内高品质优质粘土,以耐火材料加工项目为依托,重点扶持大同云宝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各种高中低档耐火材料产品,逐步带动发展其上下游产业链。2017年产量达到2.3万吨,2020年达到3.2万吨。
2、活性炭基地。以扶持大同方圆煤化有限公司、左云县龙山活性炭有限公司、左云县燃发环保净化材料厂、大同市飞宏净化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煤质活性炭。2017年产量达到2万吨,2020年达到5万吨。
3、煤矸石综合利用。以扶持左云县威隆洗煤有限公司的年产3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岩项目为重点,同时积极推进粘土砖厂升级改造为煤矸石烧结砖厂,力争固废利用率每年提高2各百分点,2017年煤矸石煅烧高岭岩年产达到3万吨,2020年达到6万吨。2017年年产1.2亿块(折标)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和20万㎥蒸汽粉煤灰砌块 ,2020年达到2.4亿块 (折标)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和20万㎥蒸汽粉煤灰砌块。
(五)特色农业基地
发展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特色”杂粮产业园、牛羊养殖屠宰加工园。形成种植、养殖、加工、观光、物流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县建成马铃薯小杂粮种植加工产业、畜牧标准化养殖屠宰、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物流五大类现代农业园区。
1、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马铃薯产业为“一县一业”的主攻方向,实施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工程,辐射带动全县10万亩马铃薯种植,继续加大对京奥公司、蓬勃公司、长丰马铃薯等马铃薯主导企业的扶持力度,辐射带动种薯基地建设,形成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生产链条,同时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工及粮蔬饲兼用生产基地,振兴左云县马铃薯产业。到2020年,马铃薯亩增产幅度达到30%—50%,总产量提高到12—14万吨,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使马铃薯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收入最高的农作物。
2、发展设施农业,打造特色高效产业。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在继续抓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的同时,重点推进十里河沿岸设施农业示范工程,通过强化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加强标准化园区和集约化育苗场建设,加快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到2020年设施农业总量达到5000亩,建成2个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园。同时要大力实施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以黄芪、党参、黄芩、连翘等大宗药材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建设3000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
3、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以荞麦、谷子、燕麦、杂豆等四种优势杂粮为主,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抓好三屯、小京庄、张家场、管家堡等小杂粮主产区建设,使我县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以雁门清高苦荞健茶、亿源升小杂粮、纠偏古膳要道、云中紫塞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精心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进程,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
4、生态养殖、加工基地。继续稳步发展生态养殖业,以白羊牧歌畜牧产业园、根源牧业等为重点的养羊、羊肉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以金茂源、粮茂肉牛为重点的肉牛生产企业为依托,加大扶持、建设力度,力争实现2017年120万只羊、1.9万头牛,2020年150万只羊、2万头牛的规模养殖基地县目标。
5、打造“三品”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开展种养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紧紧依托地理优势、依托生态优势、依托“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加大宣传、包装、申报力度来加快认证,打造品牌。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不断扩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有效提升农产品品牌层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信誉良好的知名品牌,有效解决我县农产品多年来有品无牌、有市无牌和有牌无名的问题,推动农业实现持续高效发展。
(六)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境内有明长城、东汉长城、北魏金陵围墙,多处古城堡、旧石器、新石器、古墓群和近代革命遗址等。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我们将把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性开发与生态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依托我县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以古长城和十里河生态湿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打造旅游文化景区、景点,努力把摩天岭风景名胜区及威鲁堡长城线、十里河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农业采摘的古长城边塞风情观光园区,力争到2020年形成长城边塞文化产业链。力争2017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亿元;到2020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
为确保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县政府成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领导组及办公室,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研究产业现状,挖掘市场潜力,出台政策措施,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落实。
组 长:王东升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魏智力 县委副书记
马少杰 副县长
胡世玲 副县长
张颖龙 副县长
彭 贤 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张 俊 县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
何昌明 县长助理
成 员:曹海平 县发改局局长
樊国斌 县经信局局长
辛荣臻 县科教局局长
赵忠和 县民政局局长
王殿龙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 新 县环保局局长
龚 文 县住建局局长
王守业 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
李 宏 县农委主任
张 华 县林业局局长
董振华 县文广新局局长
王志军 县金融办主任
各乡镇乡镇长
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
领导组职责:负责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促进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部署和指导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审议决定重大项目计划、重大专项资金安排等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基地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部署年度工作计划;督促和检查各有关成员单位工作落实及推进情况。
领导组办公室职责:负责落实领导组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各成员单位任务指标;负责督促检查、跟踪落实基地建设推进情况,及时协调汇总和上报领导组,为领导组决策提供依据;负责组织召开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总结和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解决基地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上报领导组;负责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情况的考核评价;负责领导组日常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创优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积极做好新常态下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针对我县产业特性,因势利导,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各项扶持鼓励政策,全面落实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的若干措施》和市、县政府《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切实将取消、承接和改为属地管理的226项涉企行政权力;取消、停征、缓征的44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措施;创优发展环境的13条措施和17条政策支持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动力。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工作程序,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核准、备案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加大在财政投入、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国家、省技改贴息、营改增、进口设备免税、出口退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加计扣除、节能产品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淘汰落后和节能奖励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突出资金扶持,确保顺利推进
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杠杆作用,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优先支持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县政府担保机构,要优先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投资、参股、联合、重组等形式,促进重点企业资本多元化。
(四)建立人才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落实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开办青年创业公寓,制定完善引进人才住房保障优惠政策。实施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培养和引进了解产业技术走向,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驾驭能力的创新人才、管理人才。支持企业采取期权、技术入股、特殊津贴等灵活的激励措施,引进国际国内尖端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我县特色产业建设,对于调入重点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或者携带重要科技成果的特需人才,用人单位要优先提供优厚待遇。对重大技术开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加强生产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五)优化用地保障,确保项目实施
对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的重大建设项目,要列入政府“五规合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保根据规划优先并提前安排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建设项目与土地规划不协调的,在新的土地规划批准前,要依法按规定程序调整规划,保证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国土部门要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报和土地征用方面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限时报批,提高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
(六)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
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服务体系。要逐步建立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技术资源共享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创优名牌产品。在优势产业、新的支柱产业中,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品,扩大和提升我县特色产业品牌的孕育催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