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我县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通过真放权、严管理、重服务,“改”出左云发展新活力,让企业和办事群众真切感受到便捷的政务服务。
“放”字当头
激发市场活力
“我今天通过窗口咨询,了解到当天就可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在不到1个小时竟然全部办完了,再不用来回跑了。”刚刚办完手续的李先生,对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赞叹连连。
为了最大程度方便办事群众,我县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和简政放权工作,按照简化事前审批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针,取消、下放、承接和变更涉及市场主体的行政审批事项共32项,基本做到“应放尽放,能放尽放”,为市场主体进一步松绑减负,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启动以来,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便民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进一步改进审批工作,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该中心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工商户名称申报、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业务已实现微信申请、受理全覆盖,全程电子化办理达到90%,一般性注册登记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总时限压缩至6个工作日之内;对5大类26项办税业务推行“免填单”服务,办税时间由过去的20多分钟减少到5分钟。“管”字跟进
提升监管实效
政务服务怎么样,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为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县政务服务中心在每个窗口前都安装了服务评价器,让办事群众对窗口服务进行现场评价。
“放管服”改革不是只放不管。为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我县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快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对象名录库,严格对标全省营商环境考核一类指标和二类指标,坚持双周督查通报和定期调度,切实提升监管水平,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求人,企业办事不找人。”
“服务”为本
提高行政效能
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放彻底、管到位、服务好”?
对此,县政务审批中心积极推出“投资项目代办、绿色通道、中介咨询”服务新模式,为诚信红榜企业及个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代办服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为企业提供中介咨询服务;启动“12345”便民服务热线转办工作,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结”的服务热线工作机制;规范乡镇、村政务服务站点工作,完成9个乡镇级标准化便民服务站和228个村级标准化便民服务室建设任务,共梳理乡村办结事项1000余项。此外,我县还出台《关于深化“一网通办”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共完成省级管理平台666项行政许可等事项优化细化工作,共上报网办事项800多项。